首页  部门概况  党务工作  审核评估  专业认证  教学督导  学生评教  质量监控  质量报告  学校主页 
审核评估
 评估动态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专家入口 
  评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核评估 > 评估动态 > 正文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简报(第1期)
2016-10-14 15:12  

教学审核评估简报

 

2016年第1期(总第1期)

20161010日出版

主办:肇庆学院教学评估与督导中心

 

 

肇庆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进展情况

为适应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制定了《肇庆学院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了对全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将修订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学校成立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采取论证—答辩—修改—验收的程序开展工作。首先,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进行论证,然后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初稿进行答辩,并要求各专业按照答辩意见进行修改;然后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验收。验收不通过的专业进行再次修改,并组织专家对再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第二次验收。第二次验收仍未通过的专业需要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再修改,等待验收。教务处就两轮验收的情况,一对一约谈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和专业负责人。从整个修订过程来看,大部分学院对此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比较重视,能够按照《肇庆学院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肇学院[2015]69号文)的要求组织成立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对学院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比例的划分、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教学运行和教学计划等环节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改。有个别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重视不够、投入精力不多,对学校出台的《肇庆学院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内涵理解不够,导致历经一年多,修订稿离定稿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成效

(一)深入调研,设置恰当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大部分专业以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契机,通过到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了解人才培养需求,到同类院校交流借鉴经验,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开展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就前期调研的素材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开展充分的论证,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如法学、会计学、制药工程、化学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比较准确、课程设置较为合理有序,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思路清晰。

(二)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部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创新性探索,如生命科学学院提出“4+2”和“2+3+3”人才培养模式、体育与健康学院的“1-2-1”模式、校企合作培养和卓越人才培养、化学化工学院的慕课资源库、美术学院的美术工作室,这些探索能够丰富和完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路径。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体现“应用导向,能力为本”

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学以致用、重在实践。大部分专业人才培养修订方案都体现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的特点,除去实践周,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重超过25%。通过加强实验实训,开设综合性实践课、试验性实践课、创新性实践课,并有效地、无缝地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学习阶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获得提高。如数学与统计学院提出在第1-6学期,每学期安排一周见习;化学化工学院在第2-7学期安排交叉选择实习。

(四)课程设置更具专业特色,有利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各学院都严格按照学校本科专业150-160学分的区间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多数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不仅考虑专业自身发展的逻辑和课程结构等因素,而且考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时纵横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步设置,构建课程群,增加特色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进程中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落脚点真正落到“应用”上来。

(五)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体现

各学院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通过将第一课堂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相应的学分,制定相应的标准,促进第一课堂“专业理论和知识学习”、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培训和实训”与第三课堂“专业实践”的有机融合,初步构建“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大学生所接受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本领的培养,自始至终与其专业课程的学习融为一体,形成全程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局面。

三、当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看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展有序,不过培养方案的质量却参差不齐。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第一轮验收前,个别学院混淆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对专业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不清晰,内容过于含糊、笼统。存在同一学院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专业定位偏高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专家进入相应学院进行一对一指导,要求学院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核心知识和核心课程示例,结合学校定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对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表述。有的专家甚者亲笔修改,理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目前各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清晰,人才培养规格都能围绕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层次进行准确的表述。

截止2016108日,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和政法学院7个学院已提交定稿。少数学院修订工作进展缓慢、培养方案修订稿远未达到验收标准。如美术学院的教学计划表课时安排混乱,整体还是按照旧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式计算课时;教育科学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不清晰,相互重叠,教学计划表填写不完善、数据混乱;文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计划表没有按照学校的模板修订、数据不完整且混乱,等等。希望相关二级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力度,在各专业负责人修订的基础上进行总体把关,尽快定稿人才培养方案。

2012-2015级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

通过教学检查发现,2012-2015级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各专业的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随意改动教学计划学时,同一专业不同年级上同一门课的学时数有差异。如市场营销专业2013级、2014级和2015级执行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同样课程的学时略有不同。

2.开出课程的名称与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不符。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实际开出的课程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儿童文学》,实际开出的课程名称为《幼儿文学》。

3.开设了培养方案中没有的课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了《书法技能》、《书法教学论》和《书法评论》等必修课,但该专业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并没有设定此类课程。

4.未按培养方案规定时间开出课程。如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因为校区关系部分学院比培养方案提前一个学期开设;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诵读学》,教学计划规定在第6学期开设,因为第6学期的教育实习而提前到第2学期开设。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肇庆学院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
电话:(0758)2752006  地址:肇庆学院行政楼一楼124室  邮箱:jxpgzx@zqu.edu.cn